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 2020年1月10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闵正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全市检察工作情况
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省检察院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最高检“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要求,坚持“全省第一、全国一流”工作目标,全面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努力做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为“中国之治”苏州实践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坚持服务大局和保障发展,彰显检察贡献
发挥检察力量,服务保障重大国家战略在苏州实施。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建设、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市检察院制定《关于为苏州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高质量检察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关于服务保障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建设的意见》;吴江区检察院与青浦区、嘉善县检察院加强协作,建立社区矫正执法司法一体化机制,推动长三角四省市检察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会签《沪苏浙皖社区服刑人员外出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破解社区服刑请假难问题,企业服刑人员籍此可以请假外出从事商务洽谈活动;昆山市、太仓市检察院与嘉定区检察院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检察协作的意见》,构建跨区域案件办理、公益诉讼协作等工作机制;张家港市检察院在办理“324”长江流域非法采砂系列案件中,针对“非法采砂打击难”问题,推动七部门建立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该案入选最高检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
建设平安苏州,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9486人,提起公诉19083人,案件量和人均办案量居全省第一,重点打击危害经济和金融安全、侵害群众财产权益、破坏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年来共批准逮捕黑恶势力犯罪嫌疑人298人,提起公诉340人,移交涉黑涉恶线索266条、“保护伞”线索94条。因办理“套路贷”案件成效显着,最高检在苏州组织庭审观摩培训班,并在起草《办理“套路贷”案件座谈会纪要》中吸收苏州办案经验,吴江区检察院办理的张国响、李庆飞等敲诈勒索案,入选最高检打击“套路贷”典型案例。太仓市检察院在办理省扫黑办挂牌督办的秦义等19人涉黑案件中,提出侦查取证意见200余条,确保犯罪事实查深查透,首犯秦义被判处有期徒刑25年;吴中区检察院在办理中央督导组关注、省扫黑办挂牌督办的徐天兴等15人涉黑案件时,同步介入侦查,通过完善证据、缜密论证,将其据点天池山果园认定为该组织经济基础,厘清徐天兴在工程项目上所占份额,引导公安机关成功“打财断血”,查封2000余万元。
护航民企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权益的犯罪,妥善办理了某热电公司财务出纳非法侵占1.45亿元、某纸业公司被盗300万元、某科技公司被远程窃取虚拟货币等案件,通过办案帮助民营企业追赃挽损。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慎重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今年最高检发布了两批共9个涉民企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昆山市检察院办理的某建设公司虚开发票系列案,市检察院办理的某餐饮公司、阮某等人走私普通货物案先后入选。张家港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民营企业涉嫌挪用资金1170万元的案件中,经过认真审查做出不起诉决定,涉案企业恢复经营后,当年缴税从200余万元增加至800余万元,新吸纳就业人员75人;常熟市检察院打造“问需、问急、问效、问策”工作法,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主动、贴心的司法服务。
二、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延伸检察办案社会效果
注重检察环节的诉源治理和犯罪预防。尽管苏州刑事办案量大,但我们仍然突出强调遏制和减少犯罪的办案目的,通过加强案件分析和法治宣传,针对社会治理短板发出检察建议,努力在“源头”上预防犯罪发生。市检察院利用“苏州检察发布”微信号、地铁海报等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释法说理,强化公众的是非观念;常熟市、太仓市、吴江区检察院分别建立“非公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基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纪法教育基地”和“精准普法检察驿站”,针对各类群体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加强犯罪原因分析和社会风险研判,市检察院报送的“少年黑帮”、危险物质存放民宅、病死猪处置等6份情况反映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推动了相关问题被关注和解决。工业园区检察院在办理非法集资案件中,发现犯罪嫌疑人利用在深圳注册成立的商业保理公司,在苏州地区进行集资诈骗活动,及时向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出《风险防控提示函》,推动当地开展商业保理行业专项清理工作。
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为落实最高检关于预防校园性侵、加强校园管理的“一号检察建议”,市检察院与市教育局会签《加强新时代校园法治建设的意见》,全市23名检察长和副检察长,52名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共同防范校园性侵、欺凌、“套路贷”等犯罪发生。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全年共起诉性侵女童、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62人。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在全力挽救失足未成年人的同时,也不让未成年成为逃脱法律制裁的“护身符”。吴中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未成年犯罪团伙以言语威胁、持钢管殴打劫取财物并造成多人受伤的案件中,经依法审查,将案件由寻衅滋事罪改为抢劫罪。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完善。一方面联合民政、团委、妇联、司法社工力量,对犯罪情节较轻的涉案未成年人加强教育和矫治,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进行强制亲职教育;另一方面重视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保护,常熟市、姑苏区检察院分别与公安、教育、卫生等单位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情形强制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侵害情况,迅速介入案件处理。吴江区检察院探索的“保障困境流动儿童合法权益”机制,入选最高检未成年人保护十大典型案(事)例。
彰显司法为民和检察人文关怀。认真落实最高检关于“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的要求,打造检察版“枫桥经验”。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接收群众来信2923件,除了无联系方式、匿名等原因无法回复的外,其他2649件全部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和结果答复”,相关做法和典型案例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对“因案致贫”被害人的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共救助被害人269人,发放救助金332万元,救助人数和金额均居全省第一。市检察院办理的王某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案中,王某家住湖北山区,丈夫被害身亡后,家庭生活特别困难,检察官为其申请到10万元司法救助金,并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抚慰,该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十大典型案例。积极参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共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18件24人,支持农民工起诉追索劳动报酬65件,法院采纳53件。张家港市、相城区检察院与司法局会签文件,明确线索移送、案件协作、释法说理和联席会议制度,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三、持续更新检察监督理念,体现现代司法文明
秉持检察官客观公正立场。重视每一个司法决定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市检察院会同公安、法院,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在办案中准确认定防卫性质的意见》,树立防卫人利益优先保护原则,倡导“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强化对起诉必要性的审查,一年来对事实不清或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行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2217人,不起诉率为9.6%。其中对于黑恶势力犯罪,构成犯罪的全部提起公诉;对在经济发展中有贡献的民营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情节轻微,能补缴税款、认罪认罚的,检察机关尽量作出宽缓处理,不起诉率为25.4%。最高检为此专门在苏州召开“不起诉权的合理适用”会议,并观摩了姑苏区检察院的不起诉公开宣告过程。张家港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年轻父母因生活困难盗窃奶粉”案件中,综合考虑涉案年轻夫妇因抚养孩子生活困难而犯罪、情节轻微、超市损失已挽回等因素,依法对二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该案入选省检察院新闻发布会典型案例。在办案中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全面收集证明有罪或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市检察院办理的某气体公司、孙某等销售假药二审案件,孙某将工业液氧公司生产的液氧混入医用液氧中销售,一审认为其液氧来源为非正规途径,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二审中检察官重新调取证据并进行检验,发现其售出的氧气完全符合医用标准,并无危害,建议对孙某改判免于刑事处罚并得到二审法院采纳。
以“求极致”标准提升办案质效。更加自觉、主动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按照最高检“发挥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责任”要求,推动刑事办案从“办得完”到“办得好”,从“过得去”到“过得硬”。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仅在办理毒品犯罪案件中就追诉漏犯9人,追诉漏罪19件,其中2人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外国人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件,侦查机关移送起诉时认定毒品数量为折合海洛因0.177克,检察官通过对扣押手机中的20余万条中英文聊天记录进行梳理分析,引导侦查取证,查实毒品数量为211.23克,将量刑建议提高至无期徒刑以上刑罚。认真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根据案件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实行区别对待。一年来共对15923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达74.5%。注重与法院的分工负责、监督配合,不断提升量刑建议的精准度、采纳率和实效性,全市确定刑量刑建议被法院采纳率为95.9%。相关做法在全国刑事检察工作会议和首届新时代检察工作论坛上被介绍推广。
以双赢共赢理念深化诉讼监督。构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良性、积极关系,通过纠正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司法执法问题,共同提升司法公信力。在刑事检察工作中,一年来共监督侦查机关立案111人,监督撤案41件,纠正漏捕31人,追诉漏犯45人,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18件。市检察院在办理人身伤害类案件中,发现部分伤情鉴定存在论证不充分、程序不合法等问题,向侦查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促进伤情鉴定规范化。在刑事执行检察工作中,共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726件,依法变更强制措施582人,对72名罪犯特赦实施同步监督,在根据最高检部署开展对监狱巡回检察的同时,探索对看守所的巡回检察工作,促进监管秩序规范和监管场所安全。在民事检察工作中,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生效裁判提出抗诉8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145件,法院共改判81件。在行政检察工作中,针对追加执行人及执行财产、遗漏加处罚款或滞纳金、违章建筑非诉强制执行等问题,发出执行检察建议20件。工业园区检察院针对某服饰公司非法占地行政强制执行案发出检察建议,促使5500多平方米国有土地恢复原状。
四、协同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回应民生关切
聚焦公益诉讼重点领域依法履职。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权益保护等“4+1”法定领域,积极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与行政机关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67件,提起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4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9件,恢复湿地11.3万平方米,恢复被硬化农用地3400平方米,保护基本农田4486.7平方米。市检察院、相城区检察院在办理某垂钓场违章别墅群非法占地案中,针对非法占用农用地问题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相关部门及时跟进,将占地2.7万平方米的25幢建筑全部拆除;昆山市检察院在“医疗保险基金领域行政公益诉讼”专项活动中,针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中医保专项资金未被追回的情形,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及时追偿了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为维护因救人而牺牲的消防战士名誉,市检察院办理了全市首例保护英烈民事公益诉讼,经法院审理后,网络发贴人魏某在媒体公开道歉。
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保护范围。按照最高检部署,在安全生产、个人信息安全、互联网侵权、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开展公益诉讼探索。太仓市检察院针对某工业园周边危险品车辆乱停乱放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开展危险品车辆集中整治和专用停车场建设;姑苏区检察院注重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通过约谈和检察建议,推动校园古樟树重植、吴门桥修复、横塘驿站修缮等;吴中区检察院从办理盗掘明代尚书董份墓碑案入手,走访全区现存的16处古墓葬,针对古墓保护主体不明确、破败失修严重等问题发出检察建议,推动相关行政部门采取复绿、安装监控等保护措施。
创新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和方式。首创公益诉讼快检模式,市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建成具备空气、水、土壤、噪音、食药等五大类快速检测能力的“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和巡回工作站”,有效解决公益诉讼“线索发现难、检测费用高”问题,最高检在苏州召开座谈会并向全国推广;虎丘区检察院在办理某河道水污染案件中,会同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巡回工作站”共同赴现场检测,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通过“快速检测、快速办案、快速治理”,有效解决了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河流污染问题。探索诉前污染损害自愿修复机制,常熟市、姑苏区检察院在办理污染环境案件中,由损害人联系有资质的企业出具修复方案,经环保部门审核后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由环保部门验收,检察机关全程跟踪推进,解决因“损害鉴定难”导致的受损环境无法修复问题。
五、深化各项检察改革,打造高素质检察队伍
推进检察改革落地落实。完成全市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推动“捕诉一体”机制完善运行。加强监察体制改革后的监检衔接,共受理监委移送的职务犯罪案件98件108人,已起诉80件90人。加快实施“智慧检务”,大力推进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三期建设,探索“案件现场全息复刻”方式,通过三维技术再现犯罪现场,有助于事实认定和庭审证据展示。借助“外脑”提升办案水平,聘请民商、知识产权等30名专家组成院外专家库,为检察办案提供专业咨询。
引领检察队伍创先争优。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检察院“干将砺剑”党建阵地入选市级机关十佳“海棠花红”先锋阵地,“四融”党建模式被评为全省“机关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优秀案例,全年有25批500余人次来市检察院参观党建文化。坚持业绩导向,大力营造“有牌必夺、有旗必扛”的争先氛围,市检察院王勇同志当选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虎丘区检察院刑检部门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积极开展“刑事案件审查与汇报技能竞赛”“十大法律监督典型案件评选”“书记员业务技能竞赛”等活动,努力提升检察队伍专业素养。最高检举办的全国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共邀请3位地方检察院同志授课,苏州市检察院薛国骏、王勇2位同志分别就“检察文化思考与实践”“重大案件的依法办理”进行授课。
加强检察工作内外监督。坚持“全面、依规、从严”治检,认真落实防止过问、干预或插手案件的“三个规定”,做好过问案件的填报记录工作,及时防控廉政风险。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开展“劳动者走进检察院”“携手关爱、共护明天”“检察护航民企发展”等检察开放日活动,共邀请591名代表委员和1141名群众走进检察院。举办各类新闻发布会27次,公开法律文书15140份、案件程序性信息25361条。构建官网、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检察传播矩阵,最高检在苏州召开检察新闻舆论工作研讨会,介绍推广苏州检察新媒体工作经验。
过去的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在司法办案、改革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共有7个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10个案例入选省检察院公告案例或典型案例,承担省级以上重点课题17个,其中国家级课题8个,最高检在苏州召开推广苏州检察工作经验的研讨会或现场会4次,全市检察机关共有集体80个、个人143人次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入选省级以上专业人才库113人。一年来全市检察工作取得的发展进步,是市委和上级检察院正确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市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全市检察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在服务保障苏州高质量发展和苏州法治体系建设中,检察工作的作用、影响和贡献度还不够突出;“四大检察”职能履行还存在短板,法律监督的力度、效果与社会要求、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检察队伍的司法理念、履职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依托司法办案推动源头治理工作还有待探索等。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
2020年全市检察工作主要任务
2020年,全市检察机关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苏州“开放再出发”的战略部署和“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的发展愿景,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全力维护平安稳定,为“干事创业”营造优质的法治环境,用好各种法律手段助力“激情燃烧”,在苏州加快发展的“火红年代”中努力彰显检察作为。
一是提升履职站位,护航发展大局。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和区域法治需求,加大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污染环境、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的打击力度。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参与对“套路贷”及非法金融活动的专项治理工作。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用“检察蓝”守护民营企业发展的“春天”。注重通过检察建议、风险研判报告等参与社会治理,努力体现检察担当。
二是坚持司法为民,保障民生福址。落实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部署,主动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继续推进“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工作,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坚决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 “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等重大任务,切实发挥“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作用。
三是强化监督理念,维护公平正义。坚持“打击和预防并重”,努力压降犯罪发生率。认真落实司法责任制,继续完善“捕诉一体”办案模式。强化起诉必要性审查,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探索设立派驻公安执法办案中心检察室,集中办理刑事速裁案件。推动“四大检察”职能全面充分协调发展,提升法律监督的力度和质效。
四是锻造过硬素能,树立公正形象。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提升机关党建特色品牌。针对改革对办案工作带来的新变化,通过“小课堂”、竞赛实训等开展全员培训。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完善检察权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深化检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公正规范司法。
各位代表,服务和保障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既是苏州检察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检察工作的价值体现。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人大会议的决议,忠实履行“四大检察”职能,积极投身“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为推动苏州高水平开放走在最前沿、高质量发展走在最前列作出更大的检察贡献!
《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有关用语说明
1.“四大检察”:2019年1月3日,最高检张军检察长在最高检新闻发布会上,将检察职能系统地划分为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大检察”;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最高检工作报告的决议,“四大检察”首次写进全国人大决议。
2.社区矫正执法司法一体化机制:吴江、青浦、嘉善三地检察机关创新刑事执行一体化管理与监督模式,打破司法壁垒,实行社区服刑人员异地托管与协同监督,为社区服刑人员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有序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3.诉源治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方式和方法,将矛盾消融于萌芽状态,将纠纷止于诉外,介入诉讼的时间更早,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就检察环节而言,是指做好犯罪预防工作,并在批捕、起诉环节把好关口,建立分层过滤体系,减少案件增量。
4.“一号检察建议”:2018年10月,最高检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校园安全管理规定执行不严格、学生法治教育和预防性侵害教育缺位等问题,向教育部发出检察建议。这是最高检首次直接向国务院组成部门发送检察建议,编号为一号,故称“一号检察建议”。2019年3月,最高检张军检察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报告了“一号检察建议”相关工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5.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于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犯罪嫌疑人,在全面审查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依法建议法院从轻处罚。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的,应当在辩护人或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6.确定刑量刑建议:检察机关办理认罪认罚案件,除新类型、不常见犯罪案件、量刑情节复杂的重罪案件以外,一般应当提出确定刑期的精准量刑建议,并说明理由和依据。量刑建议适当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
7.“案件现场全息复刻”:是指对于需要记录的案件现场,由检察信息技术部门对目标场景或物体进行实景扫描,将采集的图像、坐标等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经后台算法处理后,生成可裸眼查看的三维场景。基于该三维场景,可以真实、全景再现原始案件现场,进行距离、面积测量,置入符合比例关系的人、物模型,设置热点关联声音、图像、视频等。
8.刑事速裁:根据修订后《刑事诉讼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1人独任审判。检察机关对符合速裁适用条件的,应当在10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超过1年的,可以延长至15日。
9.“三个规定”:即《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简称“三个规定”。